投稿邮箱:tougao@114cha.com

亚伟速录
人民日报:追赶“声音”的人
2019-04-12 13:29     【字体: 】     【 关闭 】    

据统计,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分钟平均200个汉字。伶牙俐齿者,如宋世雄,一分钟可达230—250个字。200个字是什么概念?一分钟击键400下!从生理学角度讲,这个数字是个不可逾越的极限。因而,想在同一时间内,把人说的话变成文字,几乎是科学幻想。
  然而,这个幻想真的就成为现实!

  不久前,九三学社中央举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随着黑色的机器上跳动的键盘,发言人的声音通过投影大屏幕还原成文字。人们的耳朵和眼睛,在同一时间感受着同一内容,让人惊诧不已,真好像走进科幻世界。

  这个可以“追赶声音”的神奇的物件,就是唐亚伟发明的“亚伟速记机”。

  时光如梭。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把信息记录的方式一步步从手写速记发展到机械速记和电脑速记。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开始使用电脑速录机。1973年,基辛格访华时带来的速记人员使用速录机,用手敲击键盘就可以完成速录工作。周恩来总理当时非常感兴趣,休息时,他鼓励工作人员制造中文速录机,“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实现总理遗愿的,就是唐亚伟。

  唐亚伟原名恭汉,生于1915年,湖南衡山人。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仅学业优良,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曾被推荐给当时的江西省“安息日会”会长当书记。由于职业的关系,使他对文字的书写方法萌生了兴趣。半个世纪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南昌旧书摊上看到一本我国最早的关于速记的书《传音快字》,没想到就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竟成为他人生的选择。

  唐亚伟每天要记录校长口述的大批公文、信件,试着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代表文字,书写速度果然快了很多。他结合汉语的结构、读音、语法学、词汇学原理,同时吸收国际最新速记学原理,创造出“流线体中文速记音符总表”和“字符略法表”。1934年,他发明了“亚伟式中文速记学”。1983年正式出版了《规格化亚伟中文速记学》。这项发明开了中文速记之先河。

  众所周知,“汉字高速录入”和“速记电脑化”是两个世界公认的难题,用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必将遇到汉字录入速度慢这一“瓶颈”问题。尽管国内已发明了上千种基于西文标准键盘的汉字编码方案(一般工作速度均在70字/分钟左右),虽然这些方案解决了部分汉字的录入问题,但从最终效果看,对于“实时听打录入”和“告诉看打录入”无法胜任。

  从1993年起,唐亚伟就进行研制电脑速录机。他的家成了实验室。硬件用木质键盘、塑料键盘、铁制机壳。另一方面,在软件上的配合,也经过无数次的设计开发。他运用多键并击的方法把12个键结合起来,几个手指配合使用,形成很多不同的变化,而且要找到与手指配合的最便利的词频参数,经过多次调整、合理安排,才在12个键中打出400多个音节,完善地构成了汉字的组合。

  在编码攻关的日子里,唐亚伟或是在斗室里钻研试验,或是骑着自行车到图书馆查询资料,到中关村电脑界“弄潮”,仿如年轻人一般奔波。在艰难、坎坷的探索中,唐亚伟终于创造了一个神话——“文字超音速”——一个现代科幻的神话。

  从1997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在慎重、深入的调研之后,正式发文要求:“在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广使用亚伟中文速录机,实现庭审记录现代化”。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法院系统都装备了亚伟中文速录机,在庭审、办案、办公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年前,全国人大系统也组建了第一个专职速录队伍。从此,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会代表们的发言、交谈,都能在第一时间变成文稿。

  2007年2月27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洋溢着浓浓的春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这里隆重举行“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92岁高龄的速记泰斗唐亚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庄重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奖状和证书。

    (以下为人民网网站截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 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内容由热心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对使用本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站不作任何承诺。
分享到: